守正创新改写电影产业格局
来源:三海信息门户网 发布时间:2019-11-12 17:44:12 阅读:2486
去年,中国的总票房达到609亿元,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和世界最大电影制片人。从《白毛女》、《城南旧事》、《霸王别姬》、《红高粱》到《狼侠2》和《流浪地球》...在过去的70年里,中国电影在斗争中脱颖而出,成功改写了世界电影产业格局。
回顾70年辉煌的历史,广大电影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洪流中,敏锐地识别时代精神,热情地颂扬时代主题,创作和制作了一批名副其实的历史、时代和人民的优秀电影。
回顾70年的辉煌历史,中国电影业涌现出了一大批艺术精湛、品行高尚、德才兼备的电影艺术家。他们决心勇往直前,富有创造力,愿意做出贡献,成为中国电影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新中国成立初期,虽然物质资源贫乏,但人们的精神热情空前高涨,第一部在美国上映的中国色彩艺术电影诞生了,让世界感受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独特而充满活力的面貌。进入20世纪60年代,像《蝙蝠侠张嘎》和《大闹天宫》这样的电影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。20世纪70年代,一部名为《小花》的电影震惊了中国电影界,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电影,创新了中国电影的创作特色。在中国的大门逐渐打开,世界被广泛看到的那个时代,公众对电影的热情重新点燃了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,电影人以其创新的艺术风格受到广泛赞誉——以谢晋为代表的第三代导演创造了一种新的历史风格。回顾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电影创作,第四代导演代表谢飞无法掩饰自己的骄傲:“这是新时期中国电影最辉煌的时期。在20世纪80年代,每年有290亿人去看电影,而在90年代初,有50亿到60亿人。那时,它确实是一个电影大国。”
自中共十八大以来,中国电影迎来了一个“黄金机遇期”。创意活力在不断产生。市场规模迅速扩大。电影生产力空前提高,呈现健康发展繁荣的良好态势。特别是2014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,呼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化生活,深入人心。广大电影制作人深入一线,亲身体验了人们的生活,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汲取了创作养分,为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基础,创作了十八洞村等经典作品。来自人民、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可以继承和发扬的。
进入新时代,中国电影在讲述中国故事和塑造中国形象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。例如,《狼侠》系列和《红海行动》、《湄公河行动》、《建军大业》和《百国战争》等。创新了主旋律电影的表达方式,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好评,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今天,中国电影正在从一个电影大国向一个电影强国迈进。要实现这个目标,我们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方向,还要创新。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认为,坚持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正是应该坚持的,包括弘扬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,促进优良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,同时通过创新实现坚持正义的原则,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。
中国电影艺术正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关头,不断书写新时代的史诗,导演代代相传,不断拓展电影表现力,不断创新电影语言,逐步推进中国电影的发展。在广大电影工作者的努力下,中国电影业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,充满活力。